10月媒体聚焦丨盛会擘画新蓝图 勇担使命看我“核”

发布时间:2022-11-02 信息来源:

  金秋十月,万里河山迎盛会。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10月的核工业以昂扬的面貌喜庆盛会的召开。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畅谈自己的真切感悟,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积极谋划所在产业领域的发展新思路;各大媒体纷纷聚焦核工业十年成就,全面展现核工业十年来的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大会期间,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新征程上,一个更加自立自强、充满底气的核工业展现在公众眼前。

  聚焦核工业人的二十大时光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丛林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出席大会。中核集团全系统5.8万名党员满怀激情收听观看开幕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127

  10月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党的二十大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据国资小新报道:余剑锋代表说,报告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新时代以来,中核集团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创新发展、安全发展,为推动核工业强基固本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体系能力、建设核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进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奋力书写中国核工业新辉煌。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139

  大会期间,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丛林接受了央广中国之声记者的采访,王丛林分享了在现场聆听二十大报告的感受,他表示,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能源安全”,他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对核动力事业是有深厚感情的,老一辈人的‘〇九精神’,以及我们‘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院训一直在被传承。希望新加入我国核事业的年轻人都能抱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祖国核事业的栋梁之才。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的方向,奋力谱写中国核动力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150

  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后,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副总设计师刘昌文激动地告诉《科技日报》的记者:“在过去的5年,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核电技术’创新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重点提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在海内外成功商运并批量建设,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核电强国,将带动相关制造产业‘走出去’。”

  “在未来工作中,我将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岗位,用心用情,确保‘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用扎实的工作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石。”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首堆——“华龙一号”的机组守护者,福清核电运行三处党总支书记董恩兴听完二十大报告后激动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他将带领团队不断创造卓越的运行业绩,擦亮“华龙一号”这张国家名片。

  聚焦核工业十年成就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208微信图片_20221102135211

  10月1日20时,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音乐频道等平台同步播出《中国梦·祖国颂——2022国庆特别节目》,展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本次国庆特别节目聚焦2022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以重点项目、重大成就的奋斗者团队报捷为主线,艺术化展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节目邀请在科技、民生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10个行业代表走上舞台,汇报各行业的发展成果和高远志向,以真实动人的故事为节目注入情感力量。“华龙一号”海南3、4号机组总设计师李军、综合系统总师黄伟峰、“华龙一号”核电设计工程师宋祉霖,代表着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登场。他们表示将推动“华龙一号”持续创新、助力建设绿色低碳中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他们用拼搏奉献祝福祖国日新月异、前程似锦。

5b69f9776b198b4ec2e4701f0afbc5e

  10月8日至15日,16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在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推出。十年路、百年潮、千年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画卷,在片中徐徐展开;人民领袖和党的创新理论领航的波澜壮阔,非凡十年的生动故事,在片中娓娓道来。华龙一号、“人造太阳”等“超级工程”化作《领航》专题片中振奋人心的纪实镜头……从核工业视角,看非凡十年。

  10月14日至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中心拍摄制作的系列节目《军工巡礼 非凡十年》在CCTV-7国防军事频道晚间黄金时段热播。该节目全面展示非凡十年,核工业人初心不改、守正创新,全力铸造国防基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6b330d1f968f0dfe4f88ce2643a6e51

  第二集《强国之力》指出,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的研制不仅实现了中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也让中国核工业的原创技术走向世界。

  第三集《矢志富强》指出,“华龙一号”蹚出了一条我国自主化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

  第四集《强根铸魂》指出,北山精神作为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一个注脚。扎根戈壁是一种决心,爱国奉献是一种态度,世界一流是目标,永久安全是使命。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257

  10月19日,《科技日报》刊文《十年,科技创新“代表作”奏响时代强音》,文章指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是新时代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

  聚焦大国重器

  今年以来,我国共有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获得核准,成为继2008年以来,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数量最多的一年。祖国的蓝天碧海旁,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蕴含着磅礴的“硬核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更有力的能源保障。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走过了怎样的自主研发之路?一代代的核工业人,如何凝心聚力用国际前沿的核能技术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坚实力量?10月6日,中国之声推出国庆节特别策划《向祖国报告》之《助力优化能源结构 “华龙一号”巨龙腾飞》。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317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10月19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328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332

  从10月20日开始,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对相关信息进行报道;人民网对该新闻进行报道后,并在海立方809官方网站进行推广;央广中国之声采访了“人造太阳”团队,连续推出两期节目对“人造太阳”进行科普。

微信图片_20221102135343

  10月21日9时至10月24日9时,相关信息获人民网、央广网、央视网、人民政协网、新华社客户端等报道或转载9002篇次。其中,新闻媒体文章1696篇,客户端文章1503篇,微信文章1345篇,论坛博客279篇,微博3953篇,网络视频225篇,外媒1篇。

微信图片_20221102145411

  10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对塔里木河流域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叶尔羌河综合治理成果进行报道。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发电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高度重视产业援疆工作,投资建成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2021年8月全容量并网发电,今年9月25日,累计发电量超21.9亿千瓦时,提前97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新华发电在叶尔羌河流域开发建设齐热哈塔尔水电站、恰木萨水电站以及錾高水电站,有效解决了叶尔羌河流域灌区春旱缺水和灌区人民群众沉重的防洪负担,为南疆提供绿色能源,改变流域和南疆三地州电力短缺状况,改善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环境,稳边固边,推动流域和南疆三地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102145424

  我国科研人员依托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简称JUNA),于2021年直接测量了关键核天体反应——氟辐射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截面,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该结果支持了第一代恒星的弱超新星爆模型,揭示了古老恒星的演化命运。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10月26日刊发在《自然》期刊上。JUNA就位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于2020年底建成出束。

微信图片_20221102145437

  10月26日9时至10月28日9时,相关信息获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等报道或转载946篇次。其中,新闻媒体文章309篇,客户端文章243篇,微信文章52篇,论坛博客5篇,微博336篇,外媒1篇。相关话题登上知乎热榜。

微信图片_20221102145458

  10月28日,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浙江海盐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同位素生产基地。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内,项目总投资4.6亿元,规划建设五条同位素生产线,包括钴-60、碳-14、碘-131和锶-89等同位素。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包括钴-60、碳-14在内的多条同位素生产线,将切实增强我国同位素国产化生产能力。新华财经、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报道。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新的征程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核工业人将牢记核工业的创业初心,坚决有力落实党中央部署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核工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核工业建设发展新成绩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核工业强国,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Baidu
sogou